肖傑[羽毛球運動員]

肖傑[羽毛球運動員]

肖傑,羽毛球運動教授。她曾經獲得荷蘭、比利時公開賽女單冠軍、兩次印尼公開賽女單第三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肖傑肖傑

肖傑,副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教育學碩士,羽毛球運動健將,前中國羽毛球隊隊員,1997年擔任中國首部羽毛球教學片《學打羽毛球》的作者、示範和講解。該片在中央電視台多次重播,並獲該台優秀節目獎。出版專著兩種,論文十餘篇,VCD光碟和教學錄像帶二套。1998年赴台灣講學,同年赴日本任高校羽毛球顧問。1999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講授羽毛球課程。現在首都體育學院任教。

生平經歷

退役之後,肖傑來到首都體育學院攻讀體育教育學,她決心在大學裡把以前當運動員時沒能好好學習的遺憾彌補回來。從那時起,肖傑就和首都體育學院結了緣,打從本科畢業一直到現在,她一直在這所學校里任教。有沒有想過換個地方呢?“沒有,我從畢業一直就在首體,習慣了,沒有想過要到其他什麼地方。”
在這所學校里,肖傑展開了繁雜的羽毛球理論研究工作,期間與中央電視台合作的《學打羽毛球》受到了全國各地業餘球友的好評。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肖傑這個名字,國內和海外都發來教學邀請函。正當肖傑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嶄新的機會出現在她的眼前。

“應該是1999年吧,”她沉浸在回憶之中,“正好美國馬里蘭大學邀請我去開一門羽毛球的課程,當時,首先是想再充實一下自己,其次也想看看美國這么一個體育發達的國家有什麼特別之處,就這樣邊教學邊攻讀學位。”
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里度過的日子,對肖傑而言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攻讀美國教育學碩士學位期間,由於一開始對環境不太適應,再加上所學科目的晦澀難懂,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太難了,那個時候真的幾乎想放棄,現在再回頭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過來的。”談及攻讀學位間的艱辛,她不好意思地微微搖著頭。“但是幸好熬下來了,困難很大,收穫也很多。”
“我覺得在那裡教球是非常寶貴的一種經驗,因為東西方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羽毛球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肖老師一邊看著正在場上揮拍跑動的學生,一邊這么說,“很多美國人的運動基礎很好,但是他們打球只是為了健身,所以怎么打的都有。看見我這箇中國人教的東西,他們才第一次明白原來羽毛球是可以這么打的。”她笑起來,“剛開始教的時候一點可借鑑的經驗都沒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後來等他們一開竅,教起來就容易多了。”
2005年,回國後的肖傑又參與了國際羽聯在廣州世界羽毛球培訓中心主教練的工作。面對來自近40個不同國家的40多名選手,她用嚴格的管理、科學的方法、規範的動作、細緻的講解圓滿完成了這項任務。和各國朋友道別的時候,來自牙買加的26歲男選手還特意寫信給她:“肖老師,謝謝你讓我懂得羽毛球。”短短一句話里承載了太多感激之情。一項運動可能會因為幾個明星而知名,但往往卻是由更多像肖傑一樣的“普通人”而被發揚,傳播到全世界去。
她擊球的動作依然穩健有力,歲月的蹉跎並沒能抹消這項運動所賜予她的魔力。場上的肖傑依然動如脫兔,精準地接下每一個落點的球。10多分鐘後,球網對面輪番接球的三個大小伙子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而她的身影依然矯健如初。“不行了,比起當初還是差遠了。”她微微搖頭,高舉起雙手示意大家集合,耐心地在網前講解起分解技術要領來。
“可能是以前教學的經歷影響了我,我教球時首先要強調的一個概念就是理念為先。”談到業餘圈以及教球這個問題,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她舉起球拍示範著:“比如我要他做一個動作時要大臂發力,然後學的人就連著跟做十好幾次,看起來是學會了,其實對於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他還是一知半解。這樣只是瞎打,不知道技術要領在哪兒,也沒有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在我看來,學球不僅要學技術,更要學理念。如果懂得了為什麼要這么做動作,對球技的提高來說就是事半功倍的。”

人物印象

“好好回憶上堂課的內容,想該怎么做才是對的。”她在球場上來回走動,耐心糾正學生們擊球動作的偏差,甚至不會漏過誰握拍姿勢的錯誤。肖老師真的是好老師,教我們動作每次都特別耐心細緻。說話的學生余樂是她2009年新進的湖南籍研究生,當被問起自己的老師時滿心的崇拜都寫在了臉上:“特別喜歡她,教的非常好,講解什麼都很清楚,”他微妙地一頓,狡黠地眨了眨眼:“而且人也溫柔呀,很有女人味,哈哈。”

主要作品

《學打羽毛球》
《羽毛球實戰技巧(技戰術圖解)》
《2008運動叢書:羽毛球》
《羽毛球學練問答》

教學VCD:
《學打羽毛球》
《跟名家練羽毛球-肖傑之技術講解篇》
《羽毛球—專家把脈》

個人成就

1987年,16歲就入選國家隊的肖傑結束了自己的運動員生涯。在退役前的這段時間裡,她曾經獲得荷蘭、比利時公開賽女單冠軍、兩次印尼公開賽女單第三名。也許對比上世紀80年代國家隊里的其他明星選手,這些成績算不上多么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